外来民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对策_浅谈边远山区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内陆人口大规模地流动,外来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调查,对影响外来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家庭内部环境、家教方式、心理问题等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亲情链接、平等待人、悉心指导,推进外来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发展:让外来民工敢于参与、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学校教育,较好地给外来民工子女家庭教育提供了借鉴对策。
  关键词:外来民工家庭调查参与解决对策
  一、学区调查。了解民工子弟就学情况
  位于东海之滨的石浦是国家级群众性中心渔港,这里的居民大多从事渔业和水产加工业。随着海洋捕捞、加工业、旅游业、餐饮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来自安徽、四川、江西等省的大量民工涌入石浦。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2月,石浦镇外来人口达3.6万,占当地人口的42.6%,给石浦的建设带来巨大动力,对促进石浦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据了解,随父母来石浦的适龄入学的民工子女,除了少数到镇内仅有的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就读外,绝大多数都是进了石浦的各所公立学校就读,并且比例还相当高,占城区小学学生总数的18.96%,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延昌小学和番头小学高达28.6%和77%。
  番头小学近年来接受外来民工子弟就读的学生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按目前发展的势头,明年的比例将会继续上升。
  二、原因分析。理清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1 民工的职业大多以体力劳动为主,收人较少。这些民工主要劳动是上船捕鱼、进冷冻厂打短工、踏人力三轮车、水产城拉车、从事建筑等。他们主要租住在城郊村镇居民原有的旧屋中,存在着“两低一差”现象:文化程度低、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低、经济条件差。
  2 外来民工流动性大、随意l生强。由于农民工本身特有的流动性质,农民子女在入学问题上的轻率态度也极大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一方面学校的教学质量受到极大影响;另一方面又使教育资源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如去年12月份,学生进出频繁,有个班级跟家长回老家一下走掉10余人。临近学期结束,又有20多个民工子弟要求插班,严重冲击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3 外来民工子弟存在行为习惯差、卫生习惯差、学习成绩差等问题。外地生大多生活条件不好,其父母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个人素质也不高,疏于管教,很多孩子都成了“问题学生”,如打架、偷盗、乱拿乱翻、不遵守课堂纪律、作业不能完成,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不能适应新环境、心理素质差。在和部分民工孩子的谈话中发现这些学生不太愿意与老师和同学交往,不愿袒露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不喜欢老师同学到其住所,在人际关系上羞怯、不合群。当问到学习情况时总低着头,细声地作答,缺乏自信,具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从而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环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5 家教方式简单粗暴。外来民工在家庭教育中采取的方式、方法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孩子实施打骂式教育的占51.2%,当孩子一旦养成不良的习惯时,家长往往采取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如吊起打、骂、不给饭吃或赶出家门。上个学期一个六年级的学生被家长赶出家门,在外整整流浪了三天。
  三、对症下药,转化民工家庭教育方式
  由于番头小学地处中国水产城旁、石浦城乡接合处,学校1128位学生中有756位来自外省籍民工。他们干的是最脏最累的活,住的是最小最破的房,身处弱势地位,活在社会底层,虽在城市之内,却在体制之外。可想而知,像这样的家长,当他们站在学校老师面前,那种忐忑,那种诚惶,你一定能想象得出。面对学生这样的家庭现实,学校关工委分析后认为,要让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首先应该提高家长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参与,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于是在教师会上提出“以平等的原则和家长交流”的口号。
  (一)亲情链接,让家长敢于参与
  和谐的教育,离不开家长与孩子的亲情交流。教师应该成为学生与家长感情沟通的润滑剂。因此,校关工委想方设法,总是在创设消除家长与孩子代沟的平台,因为爱是永恒的主题。
  1 让家长读懂孩子。为了解决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顽症,校关工委协同教师把学生一天在校的学习活动拍摄下来,然后边向家长播放边点评,让民工家长直观地明白怎样的学习规范是正确的,自己的孩子又是怎样在学习的,在家应该怎样要求孩子。
  2 让孩子知晓家长。每年的“三八”节,校关工委都会以“母爱”为主题开展活动。每年的十一月开展“崇孝美德”教育月活动,提出了“五个一”的活动方案,即,给父母写一封感恩的信、帮父母做一件家务、送一张自制的贺卡、当一天的家庭小主人、帮父母捶一次背。这天学生用真情、用行动回报母亲、回报长辈,在接受爱的同时,学会关爱、学会付出、学会回报,懂得孝敬、懂得体谅、懂得真情。
  3 小手大手牵着走。番头小学是浙江省绿色学校、宁波市交通安全“五进”宣传示范单位、宁波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先进集体。学校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始终坚持“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片社区”的方略,以学生为媒体,拓展教育的维度,发挥教育的辐射功能。如校关工委和政教处在学生看了“关爱生命,安全出行”的教育片后,共同组织学生开展了“我给父母写封信”活动,同时在法制教育和环境教育中分别开展了“我与父母同学法”、“家庭绿色承诺”等活动。由此,学校的教育,形成了家、校、生互动的格局,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
  (二)平等待人,让家长乐于参与
  1 家访做到“五个转变”
  开展家访工作是家校形成教育合力的有力手段。学校把家访工作当作对家长进行个别辅导的一个机会。因此校关工委和班主任一起共家访,家访活动要求做到“五个转变”,即,变只讲“分数”为汇报全面素质;变“上门告状”为增进师生间和家校间的信任与理解;变“单向诉说”为向家长征求意见和建议;变传统的说教为向家长渗透“新理念”,指导家长育人;变单纯的个体宣传为宣传我们这个群体。尽管开展这样的家访活动苦了老师,需要不断地穿小巷、钻工棚、挤市场、下海岛,但他们认为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