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研讨发言心得体会---从《觉醒年代》汲取党史的力量

近日,观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无数先烈用自己的鲜血书写革命理想,在令人窒息的岁月中冲破苦难的牢笼,向死而生。这些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壮志豪情、家国情怀,犹如一把把利刃,刺破中国人民的精神壁障,呼唤人民觉醒,开启新的时代。学习他们的初心与情怀,传承他们精神宝藏,让觉醒的力量永续。

读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的坚定信念。一把把枷锁,锁住的是他们的肉体,却锁不住他们为革命理想慷慨赴死的灵魂。李大钊常说: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在狱中,他受尽严刑拷打,却始终坚贞不屈、毫无惧色,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用生命践行了一位革命者的忠贞。陈延年在临刑前被刽子手呵斥跪下,他却傲然挺胸,一根脊梁顶天立地,决意站着赴死,从中可体会一名党员的坚定信念。是什么给了他们屠刀下威武不屈的勇气?是共产主义社会一定能够实现的忠实信仰,是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坚实信心,是人民力量能够创造历史奇迹的坚强后盾,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于同一切阻挡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障碍作斗争的革命斗争精神。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新时代党员要保持“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政治信念,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

读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壮志豪情。毛泽东16岁离湘求学前,曾向父亲立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誓言。之后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一位革命者的初心与使命,用富于创造力的革命先行者的大无畏精神,在中国这片古老的热土上,在革命斗争中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我们创造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极具指导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精神宝库。鲁迅先生立志学习救国之法,不惜三改其志,最终弃医从文,手握战笔挥毫泼墨,以犀利、发人深省的文笔破解禁锢在人民脑子里的陈旧思想牢笼。百年前的新青年在风雨激荡的岁月里心系家国、胸怀天下,今天身处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维系在一起,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读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能浴火重生的钥匙。剧中,李大钊对怀孕的妻子愧疚地说:“我对得起天下,我对得起我的师长,对得起我的朋友,我也对得起我那帮学生,但是我对不起你。”陈延年举杯向家人谢罪:“今天我也要敬赔罪酒,因为我也是立志要为国家献身的。作为长子,可能不能为父母尽孝,不能为弟弟妹妹尽责”。他们是丈夫、父亲和儿女,可为了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他们义无反顾,赴汤蹈火,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用生命践行了为共产主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正是无数先烈抛家舍业,前仆后继,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准地解答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基因密码,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新时代党员,更要弘扬家国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恪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把党的宗旨落实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具体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