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锄头图片_一把旧锄头

  找寻了好久,那把曾经的旧锄头终于在一堆垃圾中现了身。它的金属光泽已不在,长长的竹棒现在已变成黑炭色,刃已不再锋利,仅有的只是一片斑斑驳驳的锈迹。是啊,它已经派不上多大用场了。可我脑海里还浮现着父母田间劳作的画面和儿时美好的回忆,这又该到哪儿找寻呢?
  每年布谷鸟一叫,农村便开始热闹非凡。清晨,当天空还被蒙上一层淡淡的铅墨色,劳动的步伐就开始了。母亲会像往年一样,照例拿出那根旧锄头,取下锄板,沾了水,坐在树下的那块大石头上霍霍地磨着。石头很光亮,银闪闪的,那有规律的“嗞嗞”声在宁静的早晨显得格外好听。
  在田里,母亲微微弯着腰,一手按住锄头的下端,一手稳住上端。那把锄头便很听话地往前啃,无数的杂草便在这利齿旁倒下。偶尔,顽皮的锄头会毫不客气地吃掉一根根棉苗,在一旁“幸灾乐祸”。母亲会连连蹲下身来,去侍弄她的宝贝苗儿,小心翼翼地托着,像是托着一个新生的婴儿。
  可是,长大以后,这样令人陶醉的画面却逐渐消逝了。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时候,原来有些事是挽留不住的,它在悄悄改变着,一阵烟似的走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当“轰隆隆”的机器声取代了往日的磨刀声,当一瓶瓶除草剂闪亮登场,将满田的杂草清理得一干二净,当一首首美妙的歌曲不再由锄头们唱出,那把旧锄头似乎再也难以找到它的立锥之地了。它现在赋闲在家,显得苍老,局促,笨拙。它已快被淘汰了。
  一年一年的布谷鸟开始聒噪,父母依然如往常一样早早地便下了田,依然在金黄的收获中刻下了自己的辛劳。机械化慢慢取代了手工,带来了高产和高效。农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而扛锄头劳动的人少了。那把旧锄头老得漆黑,就像是一个古董,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面对着一个个丰收年,我既欢喜竟也有些怅然若失。
  在我的心中,一把旧锄头已不再是一把简单、落伍的劳动工具,它更像是一个鲜活的过去,一幅难忘的画面,一串动人的情感符号。它是家乡的劳动者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精神的化影,是我儿时对家乡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和深厚感情。
  看着眼前锈迹斑斑的旧锄头,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也觉得它有“廉颇老矣”的沧桑。时代在向前发展,时光不可能倒流,它虽然没有可能被重新拾起,但决不应该从此被湮没在历史的过道上,它应被我们铭记——那是心灵的寄托。
  【高分解密】这是一篇思考“传统与时尚”的文章,作者提炼第三个学生的观点“正确处理传统与时尚”的关系,然后从生活中就地取材,扣住主题,选点精彩,思考深入。文章表达主旨的素材是“一把铁锄”,这是一个十分恰当的载体:小时候,父亲的铁锹、铁锄是家庭的必备工具,现如今,铁锄早已锈迹斑斑,被现代科技所取代,只能躺在角落里,一种怀旧、伤感的情绪随着作者冷静的叙述在读者心中弥散开来,直抵内心深处。我们的文章写的都是大家熟知的道理,如果要用这些司空见惯的道理去打动评卷老师的心,就务必找到“他们见到过但未想到过”的合适载体。(尤 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