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问题研究

关于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执政近百年的实践,总结出一条基本经验:——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确保全覆盖,固本强基,防止“木桶效应”。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后,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补齐短板、消除后进,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已成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一、我县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方面的主要做法

1、深入排查摸底,杜绝以好充次。县委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到农村、社区,进行盖面沉底的排查,不让一个整顿对象“漏网”,不让一个整顿对象“以好充次”。一是深入调研查明问题。本着“揭家丑”、“不护短”的原则,从班子成员配备、组织活动开展、党务村务公开等方面深入了解情况,重点掌握一批基础薄弱、矛盾突出、问题较多的后进对象,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二是对照标准确定对象。明确将班子不团结、组织生活不经常、村务不公开、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活动场所不达标的,列入整顿范围。在此基础上,分别按照15%和8%的比例,对村、社区党组织进行“倒排”,全县共确定了22个整顿对象。其中,村党组织21个、社区党组织1个。三是完善台账定制方案。建立专门基础台账,召开由纪检、财政、农业等部门参加的“病情”分析会,找出“病因病灶”,按照“软”、“散”、“乱”等类型列出清单,量身制定整顿方案,做到目标任务、整顿措施、时限要求和责任主体“四明确”,指导各党委对整顿过程进行纪实管理,确保了整顿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2、强化分级管理,凝聚整顿合力。建立三级责任体系,通过一层抓一层、一级带一级,凝聚起抓整顿、促转化的强大合力。一是县级领导带头抓。结合县领导包乡(镇)活动,为22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确定了23名县处级挂点领导,成立了22个专项工作组,由县处级领导任组长,指导整顿转化。组织部门定期开展分析研究,定期督查,定期通报情况,及时协调力量“会诊”解决问题。整顿开展以来,县处级领导、工作组平均深入所包保村(社区)20次以上,召开座谈会65次,走访村民、居民460多户。二是第一书记具体抓。采取单位内部公开报名、择优选拔的方式,从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22名优秀干部到软弱涣散村(社区)任第一书记。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制定任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目标,着力解决软弱涣散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任职村村民做好事、办实事。三是乡村书记直接抓。各乡(镇)、社区党委书记作为整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定期到点上指导,并落实至少1名班子成员驻点,全程参与,督促加快整顿转化。各整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自觉履行主体责任,逐项制定整改措施,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各包保单位共筹集资金230.6万元,硬化村内路、田间路33.6公里,修砌边沟13.1公里,安装路灯34基、健身器材24套,化解村民矛盾31起。

3、分类组织实施,力争标本兼治。针对整顿对象的不同表现,逐一列出“病症”、逐一开出“药方”,着力推动有效转化。一是着力整治班子“软”。对无正当理由经常缺职离岗、在外打工经商不能保证在岗履职、因健康原因长期缺岗离职的,予以组织调整,由乡镇党委从乡镇干部中择优任命村党支部书记;
对班子不团结、内耗严重、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的,由乡镇党委书记或纪检书记对班子成员逐一谈心,找准问题、化解矛盾;
对屡教不改、群众意见较大的主要责任人,采取组织措施予以免职或劝退。目前,全县对2名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3人次接受诫勉谈话。二是着力整治人心“散”。对活动场所不达标,不能经常开展活动,导致党员队伍涣散的村党组织,采取“财政投入为主、乡村自筹为辅”的方式,筹集资金474万元,新建、改扩建18个软弱涣散村活动场所。指导村党组织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实现了组织生活规范化、活动开展经常化、党员教育制度化,有效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三是着力整治管理“乱”。对决策不民主、村务不公开,历史遗留问题及矛盾纠纷、信访问题较多的“乱”村,一方面,着眼于规范“两委”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全面推行“四议三制两公开”工作法,切实解决公开不到位的问题;
另一方面,开展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专项行动,查处和纠正基层干部敷衍塞责、遇事推诿等不作为乱作为问题。

4、从严从实督查,有效传导压力。把从严从实贯穿整顿工作始终,通过抓责任落实、抓督查指导、抓责任追究,有效形成压力传导和倒逼机制。一是严明责任落实。始终突出“第一责任人”这一主体,把抓整顿、促转化情况列入乡镇、社区党委基层党建工作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硬性指标,以及党委书记述党建的必述内容。同时,对包保单位与机关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挂钩,整顿对象不转化的,单位不得评为先进、个人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对驻村专项工作组,实行“包保”制,不转化不脱钩、不达标不撤离。二是严格督查指导。按照整顿目标要求,采取明察暗访、随机调研、民意测评等方式全程跟踪督导,对工作不到位、群众满意度低的重点挂号整顿。建立了周报月督查制度,各乡镇、社区党委每周上报一次整顿进展情况,县委组织部每月对各乡镇、社区进行一次巡查,保证整顿工作有序推进。三是严肃责任追究。坚持抓两头促中间,一方面,对整顿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对象,认真总结经验,及时肯定表彰,在县电视台、先锋网宣传推介;
另一方面,对于整顿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对象,建立通报提醒和当面约谈制度,有力促进整顿工作深入开展。

二、当前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带头人素质良莠不齐。在今年村级组织换届中还存在村党组织书记“好人不稀干、孬人干不了”的现象,在贫困村尤为突出。全县5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党支部书记35岁以下的仅有1人,56岁以上的还有17人,占29.3%,平均年龄48.5岁,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还有19人,占32.8%,致富能人仅有28人,占48.3%。虽然乡镇党委想方设法选配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但仍有“空筑凤巢凤不来”的情况。二是工作开展不平衡。出现了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在整顿工作中,由于活动场所不达标导致软弱涣散的党组织,通过新建、改扩建活动场所,变化较大,硬件达标了,制度建设跟不上,支部履职能力又成了新的短板。三是内生动力不足。目前,软弱涣散党组织在支部建设上成效较为明显,但其他党组织,甚至原来的一些先进党组织工作出现了停滞,工作开展主要靠外力推动,思想观念陈旧,创新和进取意识不强,当“维持会”,工作过得去就行,党组织缺少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提升的意愿。四是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有限。我县共有行政村137个,2017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有47个,占比34.3%,其中9个村收入为零,占比6.6%;
集体收入5-10万元的21个,占15.33%;
集体收入10-100万元的69个,占50.36%。经济基础薄弱的空壳村、负债村由于历史原因,没有机动地或机动地较少,只能依靠转移支付勉强运转,在如何增加集体积累方面,还没有找到有效方法。

三、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的对策建议

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要求,突出基层党建固本强基的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的实事求是态度,树立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按照省委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整顿工作存在的问题,需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推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

1、抓班子强基础,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变山变水先变人,要变先变带头人”。就村级党组织来说,软弱涣散村的干部大多存在政策水平较低、“双带”能力不强等问题,必须将班子建设和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一是拓宽选用渠道。完善基层干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任机制,注重从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返乡创业青年、农村致富能手中发现人才,把那些思想作风正、观念新、懂经营、善管理、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人选拔到班子中。有效开展“四培养工程”,加强对“四培养”对象的动态管理,建立培养规划,明确培养措施,健全进入流出制度,保证培养质量。二是强化教育培养。形成“以村干部为培训主体,以基本理论和实用技能为培训内容,以党校、农业示范基地、远程教育站点等为培训平台,以集中培训、专题培训和实践锻炼为主要培养方式”的长效培训机制。坚持多方联动、全方位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三是注重激励保障。积极探索建立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在用好村干部的同时,加强对村干部的关心关怀。每年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录用乡镇公务员、乡镇事业编制干部,保证每年都有一定数量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干部队伍。推荐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选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评选模范先优,提高政治待遇,激发村干部建功立业的热情。

2、抓队伍固根本,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能否凸显,直接决定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能否发挥,所以要通过严把“入口”、强化管理、畅通“出口”等举措,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促进其发挥作用。一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根据《全县年度发展党员工作意见》和积极分子储备情况,坚持发展党员“两推三考一票决”程序,做到严把“源头关、环节关、材料关、接收关、监督关”五个关口,对发展35岁以下农村党员实行计划倾斜,确保发展党员质量。二是搭建党员服务平台。推行党员活动日做法,每月利用一天时间,由乡镇党委制定活动主题,组织各村党员开展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设立科技致富模范、社会治安维护、村务财务监督、文明新风示范、村规民约巡查五个岗位,组织无职党员认岗承诺,调动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村党员作用。三是畅通不合格党员出口。完善党员评议办法,把党员评议与群众评议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加大群众监督和评判力度。对违法乱纪、群众满意率低、不发挥作用的党员,要根据情况进行批评教育,对性质恶劣的要劝其退党或除名。细化农村党员行为规范和农村不合格党员处置程序、处置责任等制度,保证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公正、规范、稳妥,不断纯洁党员队伍。

3、抓保障增投入,提升基层党组织向心力。通过健全组织员队伍、加大党建经费投入、完善活动场所服务功能等措施,不断提升基层组织保障水平。一是健全组织员队伍。按照县级标准配齐县委组织员,专人专职,聚焦党建主业,分区域抓好乡镇党建工作;
组织乡镇党委选好配强组织委员,每个乡镇至少安排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组织干事3名党务干部专职抓党建,做到专职专用,具体抓好农村党建工作。二是足额落实党建经费。按照省市党建经费和教育培训经费标准,将党建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干部薪酬体系,实行村“老三位”百分制考核办法,将考核分数作为绩效工资发放比例,增强村干部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赶超意识。三是完善场所服务功能。按照“十有”标准,即:有国旗、党旗,有产权,有“两委”牌匾,有党建材料,有图板和公开栏,有办公设备,有制度,有活动室,有学习资料,有远教设备的标准,做好配套设施建设。强化活动场所“三个中心”功能,即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让党员活动有去处、村民议事、办事有场所。

4、抓规范建制度,提升基层党组织生命力。建立健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不断增强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一是规范组织生活制度。督促村级组织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建立督促检查机制,由乡镇党委定期深入到村级党组织检查指导,推动组织生活制度有效落实。二是健全为民服务制度。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实施“开放式办公、知心式谈话、全程式代办、民主式监督、跟踪式问效”的“五式”工作法,在村级活动场所设立开放式服务窗口,由村干部轮流值班,为村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努力实现“办事不出村,一站解民忧”。三是完善民主公开制度。在村级组织全面推行“四议三制两公开”程序化理事规程、党务村务公开、村规民约等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好做法,建立村级组织权力清单,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挥作用,全面规范和监督村级权力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