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卷】 江苏考全国卷的后果

  立意方向  “忧”与“爱”的辩证关系  “忧”的对象与“爱”的程度  高频素材  不溺爱孩子的孟母  孟子小时候,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心一意抚养孟子长大。起初,他们家住在墓地边上,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母亲一看,皱起了眉头:我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住在这里!于是,孟子的母亲带着孟子搬到了市集边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和邻居的小孩整天学着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招呼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子的母亲见状,又带着孟子搬离了市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的附近,孟子开始跟着学校的学生努力学习,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个时候,孟子的母亲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抗金御敌的辛弃疾
  南宋诗人辛弃疾从小就立下抗金爱国的大志,他不但写得一手好诗文,而且练得一手好剑术。在他22岁那年,金兵大举南下,想灭南宋,统一江南。辛弃疾毅然率众起义,投身到抗金的大潮中去。然而,金兵收买了一些起义的将士,并杀死了其他起义部队的首领,起义军一下溃散。悲愤的辛弃疾闻讯带领50余精兵,活捉了叛逃的将士,南宋朝野和人民都大为震惊。在他的影响之下,许多人重新投入了抗金的斗争中。此后,辛弃疾被派往江阴做官,尽管地处抗金前线,但由于朝廷中主和派占据上风,辛弃疾的抱负和才能根本无法施展,他的主张和建议不能引起朝廷的重视。官场不得志的辛弃疾,此时书写了不少诗词,里面满怀自己报国无门和壮志未酬的忧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从小就富有革命理想。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为了明礼,为了光宗耀祖,还有人为了帮助父亲记账。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地回答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过了几年,19岁的周恩来远渡重洋到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临别时候写了一首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不顾自身安危,为了中华的崛起,出色地领导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发动了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在极端险恶的情况下,保护了共产党的领导机关和大批骨干。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利用出色的外交能力和谈判能力,和对手进行了有勇有谋的斗争。
  贫苦中走来的天使
  修女特蕾莎,本名艾格尼丝,她之所以给自己取名“特蕾莎”,是希望自己能够像圣女特蕾莎一样,为了爱奋斗一生。
  一次,特蕾莎带了24个孩子回修道院,想教他们读书。但这些流浪惯了的孩子适应不了修道院的生活,集体逃跑了。特蕾莎意识到:如果要为穷人服务,必须学会从穷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特蕾莎脱下穿了17年的修道院会服,换上了简单的纱丽(印度妇女传统服装)。她把自己的衣食住行都变得格外简单,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她外出也只穿鞋,不穿袜子。出国参加会议时,她常常把随身携带的东西放在一个纸包里,再用一根绳子捆一下。在印度,这种纸包通常是穷人才用的包裹。
  特蕾莎创办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旨在“照料伤残孤苦之人,并且教育流浪儿童,探望乞丐及其子女,安置被遗弃、被驱逐之人”。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特蕾莎去世后,罗马教宗保罗专门为她献上了追思典礼,“她树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榜样,向我们见证了上帝的爱。她的经验使我们知道:就算在最艰难最困苦的时刻,人生仍然是有价值的,只要有爱。”
  往期素材
  洗脚风行为哪般?
  时下每逢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全国各地中小学都喜欢组织学生给父母洗脚的活动,意为学习感恩,大兴国学教育。对此现象,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表示反对:“小学生给父母洗脚,不就是把我们推倒的东西又捡起来了吗?这种愚孝,已经在鲁迅时代被推翻,为何现在还要去捡起来呢?孝道本身是什么?洗脚就是尽孝吗?我不这样认为。现在的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人感到两个人养家里4个老人责任重大,这才是最本质的孝道与家庭责任感,根本就不需要把母亲的脚抱一抱才能体现。许多传统文化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看,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讲究的是对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