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有感7篇

【篇一】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员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编辑,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全书生动记录了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深刻总结了我国脱贫攻坚积累的宝贵经验,系统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战略。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有以下几点感悟。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落实好向贫困地区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举措,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必须坚持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中,把脱贫工作做实做细,确保脱贫攻坚取得明显实效。

坚持精准扶贫,提高脱贫实效。精准扶贫,关键是要把扶贫对象的家底摸清搞准,要通过走访摸底调查,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具体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找准路子,积极推进贫困户精准脱贫工作。要坚持脱贫攻坚“六个精准”,不搞大水漫灌,要精准滴灌,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加大扶贫资金监管。脱贫攻坚,资金投入是保障,扶贫攻坚资金投入力度大、涉及面广,各级部门应建立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规范扶贫资金用途及操作流程,从资金使用、拨付、管理各环节进行管控,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账,严格报账资料审核,定期或不定期公布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并及时收集、完善、整理扶贫资金项目档案,按要求进行公开公示,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对政策的知晓,加大群众对资金的监督。

【篇二】

脱贫攻坚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搞好扶贫工作是每一名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全国还有16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要确保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确保贫困县脱贫摘帽就必须啃下剩余的硬骨头,继续决胜脱贫攻坚。部分党员干部在扶贫工作上呈现一定的疲态,不妨通过翻阅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打开思路,鼓足干劲。

“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抓好教育是扶贫的根本大计,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起码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在教育保障上付出大量投入就是这两句话的最好体现。作为基层扶贫干部,在帮扶对接贫困户时,要时刻教育贫困户家里的孩子继续上学,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借助知识就业,摆脱贫困现状改善生活水平。

“党和政府有责任帮助贫困群众致富,但不能大包大揽”、“有的地方不太注重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反而助长了等靠要思想”。救穷不救懒,扶贫要扶志,要时刻鼓励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双手致富,积极谋划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问题,通过产业来持续增收,而不是一味地送物递钱。已经为贫困户创造条件了的,就要指导其开花结果,坚决反对坐享其成。

通过学习习总书记的经典语录,让基层干部坚定了脱贫信心,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让脱贫攻坚事业更上一层楼,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篇三】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运转、协同发力,带领我局的帮扶对象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万众一心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帮扶对象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作为白竺乡沙坪村的扶贫攻坚包村责任人,读完《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后,再结合日常的扶贫工作,本人有一些体会和感悟。

扶贫要真。扶贫要真必须党建引路,《论述摘编》中说道“扶贫开发,要给钱给物,更要建个好支部”。纵观一些脱贫攻坚的样板村,无一不是因为他们始终有一个坚强的村支部,有一个明白的村书记,有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的村党员队伍,始终坚持“党对脱贫攻坚大军的绝对领导”,走出了一条“支部带富、党员帮富、自主致富”的脱贫路子,作为白竺乡沙坪村包村责任人,我应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扶贫要真必须精神引领。《扶贫摘编》中说道“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因此,在扶贫工作中要切实改进工作切入点,多扶志、多扶智,引导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让他们始终与党委政府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收获在一起,营造强大的精神气场;
扶贫要真必须改善民生。《论述摘编》中说道“到二0二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因此,扶贫工作既要为党尽忠,同时也要为民尽心,把民生改善作为头等大事,既要为他们做一些显性的、看得见的实事,更不能忽略一些隐性的、看不见的好事,让脱贫攻坚有力度、有速度、更有温度。

发力要准。《论述摘编》中说道“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啃硬骨头的冲刺阶段,面对的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必须以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抓住重点环节精准突破。一是在精准识别、精准退出上发力要准。《论述摘编》中说道“要紧盯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应该退出的及时销号,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因此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是基础。作为包村责任人,我必须全面掌握并督促包村脱贫任务工作职责的落实,要求我局帮扶干部用心用情做好扶贫对象的帮扶工作,同时做好档外“五类人员”走访调查,把好脱贫质量关,确保无漏评现象发生,也让符合脱贫标准的扶贫对象有序退出。二是在扶贫方式上发力要准。《论述摘编》中说道“扶贫是大政策,大政策还要细化,就像绣花一样,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贫困户有不同的扶法”。近年来,我局筹集资金和物资帮助沙坪村委做好“交钥匙”

工程和文化活动中心楼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设,帮扶干部也采取了帮助扶贫对象开展养殖、拓宽销售渠道、介绍务工等方式努力增加扶贫对象收入,现在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需结合扶贫政策,因人施策,多想办法,增加扶贫对象收入,切实确保扶贫对象高质量脱贫。

为了决胜脱贫攻坚,为了共享全面小康,为了让沙坪村的村民能够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作为白竺乡沙坪村的包村责任人,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引领我局党员干部把心用真、把力用准,带领着沙坪村的贫困户全面脱贫。

【篇四】

从一穷二白到gdp世界第二,从经济封闭停滞到掌握国际贸易“话语权”,从基础设施孱弱到“中国速度”举世瞩目,强国复兴开创新局面,人民生活跃进新天地。时至今日,脱贫攻坚冲刺期已然来临,最艰难最繁重的任务就在农村。摆脱贫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是我们党和国家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基层干部当仁不让的责任与使命。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有四点体会:

扶贫是雕琢一方文化,留下万缕乡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指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的头脑有无这种意识。”“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只有对准消极观念和心态定点滴灌、靶向治疗,才能激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最终使人民强大起来。

笔者工作的小镇——华容县鲇鱼须镇,是座美丽优雅的文化古镇。她地处湘鄂边界,怀抱着塌西湖和蔡田湖两大内湖。一大批楹联爱好者和省市级文学艺术协会会员,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科学知识、鲇鱼须的历史背景、先进人物等,自发创建了宋市诗墙、家庭诗社、楹联一条街等文化设施,积极开展写春联、送戏下乡等文娱活动。“人心齐,泰山移。”他们为当地群众带来新知识、新娱乐、新思想,吸引乡贤返乡,鼓舞民众主动学习,使鲇鱼须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楹联之乡”,文明新风尚悄然而至。

脱贫致富不仅仅是扶贫干部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脱贫致富不仅仅是发展经济的事,也是建设文化、留住乡愁的事。

扶贫是深化一次转型,拓宽数条门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越到后来难度越大。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分类施策,真抓实干,吹糠见米,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我镇自古是鱼米之乡、优质稻之乡,近年来优质稻已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并形成龙头崛起的态势。泰和禾丰仓储、吉娃米业等粮食深加工企业走势强劲,精心打造绿色粮食品牌。充分利用万亩塌西湖的水资源优势,引进了协鑫光伏发电项目,来势向好。系列做法既拉动乡镇经济发展,又为本地村民拓宽就业渠道。

扶贫是涵养一方水土,增添十分美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绿色产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积极统筹好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的关系,充分发挥生态保护在精准脱贫中的作用,在绿色发展中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在扶贫开发中实现生态保护,用绿水青山培育金山银山,就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双赢”。

近几年,我镇多措并举,被评为“市级美丽乡镇”,太平村获“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殊荣。现在,道路宽敞、连接畅通,交通融镇已然实现;
花常开、树常绿,农家庭院比比皆是,风景如画将成为现实;
山更青、水更绿,生态宜居小镇正在逐步形成。

扶贫是培养一支队伍,服务万千百姓。

古人说:“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
其亡也,以民为草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高度出发,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只有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才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然而,改革进入深水区,开放碰到逆寒流,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普遍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重重压力。压力来自于一线工作的重担,压力来自于发展转型的阵痛,压力来自于网络舆情的聒噪,压力更来自于短视迷惘带来的信心动摇。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决战里,我们需要坚定“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信念,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将脱贫攻坚视为一场温暖的交锋,带着感情、充满激情地投身其中。

当前,我镇迎难而上、乘势前行,严格执行一线工作法,紧密团结、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形成了工作合力。历时2个月,宣讲并落实了行业扶贫政策,实现了243户,63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顺利脱贫,完成易地搬迁24户,63人,产业扶贫363户,839人。人民生活在攻坚克难中日渐改善,干群关系在对口帮扶中不断升华。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朱仁斌、李元敏、贺星龙……无数新时代共产党人不计个人得失,扎根农村,默默燃烧自己,践行着理想信念。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我们只有从血液、从灵魂、从情感上绝对地信赖党中央、忠于党中央、紧跟党中央,保持定力,才能守好一江碧水,打赢脱贫攻坚,积极创新,化危为机。唯有坚定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才能够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不断从新的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玉汝于成,度过了脱贫攻坚的冬日,我们终将迎来全面小康的春天,抵达幸福的彼岸!

【篇五】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为此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关于“脱贫攻坚”的经济政策和政治方针。要实现这些经济政策和政治方针,需要广大基层扶贫干部的积极参与。譬如细致入微的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等工作。但如今很多地方的扶贫工作却让基层扶贫干部很多时间都花在了制作各种表格以应付各级检查之上,真正的扶贫工作却反而疏于督促,扶贫工作有本末倒置之嫌。为此,我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第122页中的一段《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而深以为然,即“脱贫工作要实打实干”。不能搞数字脱贫的形式主义,不能为了做到精准识贫与脱贫。在实际操作中搞一大堆表格让基层扶贫干部疲于填写、修改和报送,使得真正的扶贫工作流于形式却没有落到实处。

如今,为了检测扶贫成果,国、省、市、县等各极检查频繁,而每一级检查都可能发现新的问题,针对新的问题又制定新的表格和标准。实际上,在填写各种扶贫表格是没有统一规定。比如有文件说要在贫困户前张贴《结对帮扶干部联系卡》和《扶贫数据明白卡》,结果基层扶贫干部花了大批时间和金钱制作了《联系卡》和《明白卡》,纷纷到贫困户门口张贴,唯恐贴得不牢。后来,又有新文件,说不要在贫困户门口贴这些,于是干部们又纷纷上门去撕掉,但当初费尽心力粘牢的明白卡,再怎么撕总有一些白色的纸痕在,挂在门上风吹雨淋,成了一个莫名的东西。

要减少人为因素造成填报数据的混乱的影响。为了对贫困户精准识别,进行建档立卡,先期做了无数的《摸底调查表》和《信息采集表》,结果突然来个文件,说有个数据算法不对或日期不对,甚至只是格式不对。于是,全部的《摸底调查表》和《信息采集表》就要全部重新做过。因为这些表不仅要做电子版还必须要做纸质版,而纸质版又是不容许有一点修改的。于是,多达几百上千页纸质表格全部被销毁并重做,基层扶贫干部放弃休息,彻夜加班,然后又回到本单位对口扶贫干部处逐一签字,又再到镇(乡)里、村里、贫困户中逐一签字。结果,除了做表的人,对口扶贫干部和贫困户对什么数据被修改了完全是不知情;
对于什么是“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等术语也是不所所云。

要扶贫和扶志结合起来。扶贫工作苦了群众,忙了干部。很多下到村里的扶贫干部,其实都有一番干劲,想到基层做一番事业;
但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了解了基本情况后,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了文山表海中。必要的数据要填,错误的数据要改,更新的数据要报。虽然通过表格的报送,也为贫困户们争取到了如产业分红,医疗补助等资金。但这些钱只是给了贫困户一段时间经济上的缓解,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的根源。少数贫因户们很多养成了“等、靠、要”的习惯。上面拨了一笔钱,他们就要。没有拨钱,生活照旧。逢年过节,有干部来走访慰问,则感谢政府。干部没有带来什么,则就对干部有看法。这类扶贫变成了“养懒”。对于这种扶贫却不能“扶志”的事例比比皆是。而扶贫干部也发现,自己的工作也变成了日复一日的制作、修改、更新各种表格,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检查。有的村,一年扶贫方面的广告制作费,纸墨打印费等等都花了数万块钱。这还不包括扶贫干部们驻村所发生的人工及伙食费用。而真正用到贫困户手中的,往往反而没占到多少比重。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将精准扶贫办成了“填表扶贫”。

要摒弃扶贫中的种种形式主义。有如“填表扶贫”、“打卡扶贫”,“走访扶贫”和“折算脱贫”等多种表现形式。但表格填得太多,却又朝令夕改,让扶贫干部被束缚了手脚,真正的扶贫方式却没有得到挖掘与开展。群众困难没有解决,账面上看似好看,却是一堆七彩泡沫。当各级扶贫检查的风浪过去,只留下了光秃秃的荒漠;
那么这样的扶贫工作对群众对干部都还有什么意义呢?

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扶贫论述》一文,要深刻领会,吃透精神。已然的“填表扶贫”已经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把2018年确立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将从201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国家开始用一种统一的表格,开始替代众多的表格;
用电子版表格尽量代替纸质表格。

打赢脱贫攻坚战,纠正扶贫工作中出现的任何“四风”问题,还必须长抓不懈!

建议在各级扶贫工作中,要从精准入手,抓住扶贫工作中的“牛鼻子”。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表格,合并相同类型的表格。充分发挥广大扶贫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多想一些办法,多做一些实事。让扶贫干部和被扶贫对象都动起来,立志自强,实打实干,真正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篇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习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指导,围绕扶贫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经中央有关部门整理形成了《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认真学习之后,深受教育、深受启发,体会很多,收获很大。其中,最大的感触,就是彻彻底底明白了扶贫的意义。

一直以来,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同志,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疑惑,党中央为什么要花如此大的精力搞扶贫攻坚?习总书记的论述就对此进行了深入阐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么一段话: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这就是我们的初心。我们党一开始就是为改变穷苦人民命运而带领他们进行革命的,当年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湖南农民运动、发动秋收起义、上井冈山,都是为了穷苦人民。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到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时,如果还没有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那党的宗旨怎么体现、我们的承诺怎么兑现呢?所以,抓好扶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问题,满足贫困人口追求幸福的基本要求,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庄严承诺,是国内外皆知的庄严承诺。我们一定要如期兑现承诺。

这些论述读来字字入耳入心,让人茅塞顿开。回顾党的发展历程,遥想革命先辈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改变穷苦人民的命运吗?贫苦人民相信了我们党,选择了我们党,跟随了我们党,也可以说成就了我们党,拥护党建立了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不断兑现着党对人民的承诺,这就是我们党奋斗的初心。

从这通俗的话语中,我深深的认识到扶贫这件事绝不是琐事,绝不是小题大做,扶贫攻坚是党的本色,是党的初心,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党对近一个世纪前庄严承诺的全力兑现。

从这朴实而又铿锵有力的论述中,我也看到一个党和国家领袖宽广的胸襟、卓群的眼光、担当的魄力和实干的劲头。他在仰望星空、放眼世界时,同样深深惦记深山里的贫苦群众;
他从纷繁的事务中,紧紧抓住共产党人最初的宣言与承诺;
他坦然的重提这份承诺,毅然的带领全党去兑现这份承诺。读懂这其中的道理后,作为一个党员怎能不感慨万千。

【篇七】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生动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深刻总结了我国脱贫攻坚积累的宝贵经验,系统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人类减贫事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扶贫先俯身。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在实现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扶贫工作队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沉到一线,百家门用情进,百家苦用心装,下农田、走院坝、懂农谚,交朋友、拉家常、问冷暖,这是入得了老百姓法眼的真心实意。这样扶贫工作才能务实,脱贫过程才能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决不搞花拳绣腿,决不摆花架子。

治贫先治愚。要把朗朗上口的宣传标语“再穷不能穷教育”深入人心,尤其是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脱贫先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单纯的将扶贫款发放给贫困户,提倡多劳多得,不要包办代替和简单发钱发物。发展才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要切实办好农村义务教育,让农村下一代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