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还原数学味:返璞归真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断地推行,高效课堂的模式日益更新。数学课堂渐渐成了学生的舞台,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以活动为中心等理念深入教师的心。可是反思、审视我们的课堂,一味地夸大生活和活动的作用,反而会让数学课堂的“数学味”缺失。我们不能让“生活味”取代了数学味,也不要让“活动味”掩盖了“数学味”。如何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还原数学味呢?
  一、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
  特级教师蔡宏圣提出:一个没有数学知识储备的教师,上出的数学课肯定没有数学味。在课堂上,教师无疑是主导者,在建构课堂时以本身的数学知识为基础。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理性的学科,若教师没有把握数学的本质和知识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课堂教学时过度夸大“生活味”和“活动味”,数学课堂就无意识地缺失了数学味。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二、设计预案要体现“数学味”
  高效课堂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其实就是从生活中来,要为生活服务,这样的数学才是完美的。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体现数学的抽象性、推理性、探索性、问题性及语言表达等特点。
  1.提问具有艺术性。教师的提问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考性。设计的问题还应该有逻辑性和明确性,问题的解决应该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避免全班朗读式的回答,多一些争论式的探讨,少一些一对一的问答,多一些不同的答案来共同商讨。
  2.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质疑习惯。看似与本课无关的问题,正是有这样的鼓励,学生对数学的思考更加理性化,而不是只停留在生活情境的表面。
  3、注重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数学思考、交流离不开数学语言,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流畅地表达思维过程,严谨地表述数学规律或数学发现,是学生思维深刻性、逻辑性、严密性的重要表现。作为数学老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更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规范使用数学语言,这样学生的数学素养才会提高。
  设计出有“数学味”的数学课堂,回归数学的本源,让数学课堂在高效课堂的春风中开出绚烂的花朵,还数学课真正的韵味。
  三、用“思考味”升华数学味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思考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的环节,提高数学课堂的“思考味”极为重要。如果一节数学课堂缺少了思考的环节,即便课堂情境再生活化,课堂活动环节设计如何精妙,也不能算一堂优秀的数学课。当然,数学思考既不能太过简单,如白开水般索然无味,也不能太过深奥,晦涩难懂,使课堂僵化。
  1.课堂提问应当具有挑战价值。数学思考具有挑战性,是提高“数学味”的方法之一。简单地说,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注重学生课堂的兴奋和能动性。使学生经历“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茅塞顿开的激动———问题被突破的愉悦”的过程,从中品味思考的乐趣,发展思维的能力,获得数学的思想与方法。
  2.数学思考应当具有探索价值。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学生敢于探索、善于思考是数学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我们不应当牵着学生的思维运动,不要让结果阻碍学生的探索空间,不需要设立思考的关卡和屏障,因此,我们不仅需要设计合理科学的问题带领“知识走进学生”;也需要让学生提出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领悟数学知识。
  3.数学思考应当留白。热闹的课堂不一定是真正的活跃,静静的课堂中也有活跃的思维。静静地思考是一种激烈的思维过程,它内涵丰富多彩,足以让每个孩子收获甚丰。思考是在耕耘,耕耘之后必然是丰收的喜悦。耕耘与收获都是学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能思考而觉得不苦,有味道,回味无穷,在静静的思考中突然顿悟数学问题的本质,能用数学思想思考问题,在思考中发展数学精神。
  新课程改革注重数学走进生活,高效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将这些与数学的本原相结合,体现“数学味”,就能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圩角小学)